馥邑京華的前世今生

記者田德財/報導

一開始起建就坎坎坷坷、購屋戶飽受磨難的「馥邑京華大樓」,如今再因○四○三強震,成為紅單大樓危樓無法居住,一百五十二戶全部撤離,人去樓空,住戶開會雖決議拆除,但花蓮縣政府並未列為強制拆除建築對象,住戶期望能列入,否則高額的拆除費用,住戶無法負擔,震災雪上加霜。      

馥邑京華大樓南北兩端分別臨中和街、榮正街,共有六棟,比較嚴重的是臨中和街的A棟及臨榮正街的F棟,但六棟都是紅單戶。社區由六棟建物組成,建照迄今約三十二年,使照二十四年,最高十五層樓、地下二層,建築基地及腹地總面積約五千二百平方公尺,建物結構可說是相當複雜,

馥邑京華公寓大樓管委會監委黃展宏指出,四月三日震後,社區約一百五十二戶全都已撤離,大多數的人選擇依親,少數人租屋,二十七日住戶大會出席率約百分之八十二,百分之百贊成拆除原地重建,由於大家擔心家園未來恐不敵下一次強震,才會全部贊成拆除重建的選擇, 希望社區能成為花蓮第一個都更案的示範區。

不過,花蓮縣政府技師群評估後,認定可以弱層補強,並未列入強制拆除戶,但住戶則期望列入拆除,無論是自行拆除還是強制拆除,都是工程浩大、費用甚高。 

馥邑京華大樓群本名叫「花蓮中華甲桂林」,建商於民國八十年間動工預售屋,結果發生購屋糾紛,建商因週轉困難,轉讓給台北慶豐銀行接手,但後來未依約變更起造人名義給銀行,銀行因而查封土地、建物,花蓮地方法院定底價三億三千八百多萬元拍賣;購屋戶驚慌,有人揚言抗爭到底,有人向花蓮地檢署控告建商詐欺。

當時由俊達公司所起造的「花蓮中華甲桂林」,建築基地有二千八百多平方公尺,七棟大樓,共一百五十三戶,每戶自廿二坪至四十五坪不等,每坪平均十萬五千元,總建坪面積為一萬九千三百八十七平方公尺。

八十年十月間推出後,由於當時房地產還很蓬勃,銷售率達九成多,到八十三年九月間,已完成百分之九十,外牆已貼磁磚,建商俊達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因週轉困難,向台北慶豐銀行再融資,但還是後繼乏力,購屋戶組成自救委員會,到同年十二月間,建商與慶豐銀行簽下轉讓合約,由銀行提供資金繼續施工,自救會購屋戶也樂見銀行來「收尾」。

八十四年三月間,俊達公司未依約把起造人名義變更,也未把土地所有權移轉給銀行,銀行認為俊達已違約,沒有接下施工,已撥給俊達融資的數億元又無法收回,銀行便查封這批預售屋,花蓮地方法院貼出拍賣公告,底價共三億三千八百五十三萬元。

俊達公司得知拍賣已成定局,已緊急通知購屋戶向法院聲請參與分配,但購屋戶面對這些嚴重錯綜複雜的糾紛,一籌莫展,有人揚言要拉白布條向銀行及俊達抗爭,有人向花蓮地檢署指控俊達負責人蒲俊仁涉嫌詐欺。

當時「花蓮中華甲桂林」工地接待中心,早已人去樓空,設在高雄市的俊達公司,也沒有人接電話。慶豐銀行台北王經理當時說,當時銀行和俊達公司所簽的合約,彼此的權利義務都訂得很清楚,但俊達公司並未履行合約,反積欠銀行巨額本息,由於「中華甲桂林」預售屋的起造人,建地所有權人,仍登記為俊達公司,依法查封公司名下財產拍賣,至於俊達公司的銀行債務數字,王經理不願透露。

之後解決債務後繼續動工及完工,並改名為「馥邑京華」, 花蓮縣政府於八十九年發給六一六號使用執照至今。 

圖:原名「花蓮中華甲桂林」的「馥邑京華大樓」群圖為臨中和街的A棟。(記者田德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