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慈濟基金會為協助土耳其及敘利亞震災後重建的人道援助,二十五日發起募款募心活動,在花蓮街頭巷尾、市場、超商,都可以看到慈濟志工的身影,並向路過的路人及店家勸募一份力量。
許多店家,看到慈濟基金會的街頭募愛行動,紛紛主動「以行動響應」,並提撥連假第一天當日固定比例的營業所得,作為民眾寄存在商家中的愛心,並由商家將累積的愛心捐給土耳其、敘利亞賑災。
位在花蓮市中山路的吐司坊—現做吐司專賣店老版林秀玲說,「早餐店營業,因為比其他商店早,好事當然搶第一,我們捐出今日前十位顧客的營收。」
她表示,「看到土耳其大震,回想2018年花蓮的米崙大地震,當時我第一個反應,就是保護我的孩子。但土耳其的大震,有太多的父母保護不了孩子,連家也沒有了。我們盡一分力,幫忙把土耳其孩子的家找回來。有了家,就有溫馨團聚的地方!」
「我們相信,慈濟可以幫忙把這一分心意帶到土耳其!」林秀玲帶著堅定的眼神說。
與吐司坊為鄰的全家便利商店—花蓮富強店也響應捐助部份營收所得,不但捐款,還免費提供慈濟志工所需的茶水。
店長潘政諭對於珍惜生命特別有感!
「大震後,透過媒體,看著尊貴的生命,一一流逝,心情非常沉重!回想自己的太太,在兩年前,也差一點點一口氣上不來,就可能離開了,還好慈濟醫護團隊把我太太搶救回來。我們現在更懂得珍惜彼此!」潘政諭說:「體會生命在瞬息間,更懂得幫助別人!」
位在花蓮東大門夜市旁的黑金通餐廳,為花蓮知名店家,負責人李冠威在二樓透過窗戶看到藍天白雲的身影穿梭街頭勸募,感動之餘,也向店中的民眾說明,當日所得提出部分比例,作為民眾響應勸募,由店家代為捐出的「寄轉愛」。
另外,位在花蓮靜思堂對面、中央路上的龍哥斯特海鮮餐廳,透過網路得知募款後,也主動跟慈濟志工聯繫,表達願意一同盡一份心力。龍哥斯特餐廳為花蓮老牌合菜餐廳店東曾璽文表示,「年輕世代也應該扛起社會公益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當日來店用餐客人,龍哥斯特免費送上一盤「炒水蓮」,並將炒水蓮的餐點費用捐給土耳其、敘利亞賑災援助。曾璽文說,「水蓮細細長長,如同一條條綠色絲繩,拉起災民的希望。」
位在花蓮市光復街和嶼酒吧,是花蓮知名的調飲空間,店長小魏表示,「我們是佛教家庭,行善助人從小耳濡目染。」他自發響應,當日售出每杯調酒,均提撥固定金額,捐作賑災援助。
「這一波的賑災募款行動,我們希望帶動花蓮地區的各行各業,藉由店家的響應,也可以帶動顧客。」這也是寄轉愛的概念。」慈濟志工潘惠珠表示。
特別一提的是,就讀慈濟小學三年級的睿睿,跟弟弟愷愷,一早也跟著媽媽曾詩茹參與募款行動,因為看著在0206的大震中,外婆家嚴重受損,他跟弟弟商量後決定,「要把期末考成績賺的零用錢捐出,讓土耳其的小朋友快快有『家』可以回。」
今年是二二八連假的第一天,台鐵花蓮車站人潮特別多,慈濟志工把握機會守在出口勸募。
「我們假期返鄉是回家,但災民那怕返鄉,也沒有『家』可回了。」守在後站出口的慈濟志工江永發感動的轉述一位返鄉鄉親回饋的心情。
誠如,一早就加入街頭募款行動的花蓮縣議員吳東昇所說:「大震後,我一直在等一個『機會』走上街頭募款,並知道慈濟一定會有行動,今日我如願了。」
今日花蓮的街頭,流動著一人一善,匯聚了大愛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