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士岸文健站長者站外教學 參訪田貴實文面工作室

記者賴文康/報導

  秀林鄉玻士岸文健站三十位長者,二十四日上午實施站外教學,專程前往田貴實文化工作室參訪;田貴實為文健站的三十位長者詳細講述,目前瀕臨滅絕的文面傳統文化,讓每一位長者身為太魯閣族為榮。

圖: 秀林鄉玻士岸文健站長者站外教學,參訪田貴實文面工作室。(田貴實提供)

田貴實指出,太魯閣族的文面是生命的表徵,男子在戰場及打獵表現英勇才能文面,女子則要擁有姣好的面貌及織布的本領才有資格;透過玻士岸文健站站外教學,與長者「隔空」互動交換意見,長者都認為,透過田貴實的舉一反三詳實說明,讓每一位長者感到如至寶「原來如此」。

  田貴實表示,文身、文面是人類社會常見的皮膚文飾方法之一,早期台灣的原住民非常普遍,尤其太魯閣族人最為重視。很早以前的族人青年男女,必須完成臉上的刺紋,才能取得結婚的資格,也能躋身成人世界,當然沒有文身者,不論年紀大小,視同未成年,在部落將會受到歧視,甚至於被排斥。

田貴實說,事實上太魯閣族的文面風俗,相傳已經有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歷史,然從清代乃至日據時代,都曾遭到官方嚴厲指責或禁止,他們認為那是一種野蠻的遺風,實際上文面與太魯閣族在社會文化的層面上,那是血肉相連的關係。

  秀林鄉富世村玻士岸文健站成立迄今達一年又九個月,負責人江美玲、照護員田秀美及田青凱等三位,每天競競業業為三十位長者殷勤照顧;江美玲表示,「我們希望藉由站外教學,能夠提升我們部落族人對文化的認同及對我們健康的重視,我們會很認真的檢討,就是說看怎麼樣能夠對我們部落長者的教學,看怎麼來改進,會更好更進步。」

 今年在花蓮縣德興運動場體育館參加阿公、阿嬤活力健康操比賽,共計有全縣十三個鄉鎮市參與活動,榮獲殿軍獎座乙只及四千元禮卷、去年前往客家文化館參與族語歌謠比賽,也榮獲第四名佳績;每年秀林鄉公所舉辦「春之頌」活動,玻士岸文健站長者都會賣力演出,受到鄉長王玫瑰與代表會全體代表讚許。

 玻士岸文健站文化健康站,提供部落五十五歲以上身體衰弱、輕度失能的太魯閣族長者初級預防照護服務的部落據點,完整提供原住民長者簡易健康照顧服務、電話問安、生活照顧諮詢與服務、餐飲服務、延緩老化失能活動及居家關懷服務。

同時,文化健康站也提供長者豐富的學習課程,結合傳統文化,與鄰近學校社區工作合作辦理老幼共學,兼具文化傳承功能,讓長者們每天到文化健康站學習或傳授傳統知識,對原住民族長者而言,文化健康站是每天期待前往的樂活補給站,而每站的負責人與照服員也都秉持著「文健站是長者第二個家」的精神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