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翁與雜頭翁共築愛巢,鳥類專家歎:生態災難

 記者莊哲權/報導

 烏頭翁是台灣特有種,僅分布於恆春、台東及南花蓮,但是因為人類不當放生,造成西部的白頭翁與烏頭翁雜交,近日有鳥友在臺東市區發現二者雜交的「雜頭翁」與烏頭翁共築愛巢,三隻幼鳥已順利離巢,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歡山研究中心主任姚正得感歎,這是一場生態災難。

 台東市林姓民眾日前在修剪庭院裡的七里香時,赫然發現一窩鳥巢,三隻幼鳥都已破殼,不時張著大口討食,他隨即停下手上的剪刀,讓這一家子得以安居,隨後經他觀察,原來是一對烏頭翁共築愛巢,但是讓他納悶的是,其中有一隻親鳥頭部除了前額一撮黑羽以外,幾乎都是白色,與另一隻親鳥形成「黑白配」。

 這隻長相特異的親鳥,經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歡山研究中心主任姚正得鑑定,正是烏頭翁與白頭翁雜交的「雜頭翁」,他說,烏頭翁是台灣特有種,而台東又是烏頭翁的核心族群,因為人為不當放生的結果,讓烏頭翁特有性受影響,並且持續擴大中,可說是一場生態災難,而對於烏頭翁與雜頭翁再次雜交,並孕育出新生代,站在生態保育的角度並不樂見,也呼籲民眾若有發現雜頭翁,可通報該研究所所予以移除。

 台東縣野鳥學會表示,烏頭翁雖然在台東隨處可見,但因為是台灣特有種,被列為二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牠們和西部及北部的白頭翁向來是「楚河漢界」,井水不犯河水,形成地理上的隔離,但是長年以來,因為人為介入,較強勢的白頭翁竟然飛越中央山脈,跟在地的烏頭翁「聯姻」,雜交個體有與日俱增趨勢,使得特有原生種群基因遭汙染,有朝一日,野外純種的烏頭翁恐怕會面臨消失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