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震後5至10月汛期 林業保育署強化防災韌性

記者劉怡伶/報導

花蓮震後,正逢五至十月臺灣地區汛期,林業保育署啟動各項治山防災防汛先期整備工作,針對各地區分署轄區內重點防汛區域、強化防災教育訓練、預為盤點在建工程防災整備及堰塞湖等各項防汛整備情形,以強化防災韌性,減少災害發生。(圖/林業保育署提供)

圖:花蓮縣秀林鄉木瓜溪上游堰塞湖。

辦理0403花蓮震災,。國有林堰塞湖監控及崩塌地調查。林業保育署表示,0403花蓮震災導致花蓮縣境內新增「萬榮鄉萬里溪上游」及「秀林鄉木瓜溪上游」2處堰塞湖,經專業團隊調查,堰塞湖距離下游聚落仍有距離,尚不致造成立即危險,惟對下游行水區內活動人員仍有直接影響,該署花蓮分署於災後即時通報堰塞湖下游相關權責機關,強化橫向聯繫管道,啟動先期防災應變機制,並持續監測,以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地震新生崩塌地,林業保育署啟動衛星影像判釋和現地調查,針對有立即性危險地區採行必要處置,並持續進行整體調查評估後續復建事宜;並先期佈署國有林大規模崩塌防災整備、應變演練林道維管工作。

林業保育署指出,因應111年災害防救法將大規模崩塌納入法定災害,該署112年發布5處國有林班地內大規模崩塌潛勢區,持續監測並指派專人監控,適時於颱風期間發佈紅、黃色警戒預報,提供地方政府預警因應及辦理防災整備。

為先期佈署,強化防災應變能力,林業保育署針對113年新增之2處(宜蘭縣大同鄉)大規模崩塌潛勢區,前於112年即於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辦理防災應變示範演練,藉由現地真實情境模擬操演,強化社區自主應變能力,加強各機關縱、橫向聯繫及分工處理,熟悉投入防救災工作時機,以期將潛在大規模崩塌的危害降至最低。

另林業保育署所轄林道多為通往國家森林遊樂區與沿線聚落重要聯外通道,與民眾生活及當地產業發展息息相關,林道巡查及維護工作均已於汛期前全數完成,若因颱風豪雨造成林道中斷,機具可於最短時間進場進行緊急修復工作,各地區分署已於4月底完成各項防災整備工作,以因應颱風豪雨等各種災害所帶來之挑戰。

圖:112年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辦理防災應變示範演練。

林業保育署表示,受極端氣候影響,颱風、豪雨伴隨之總累積雨量逐年增加,且常有短延時強降雨情況,0403花蓮地震更造成山區土石鬆軟,致災風險持續提高,如遇強降雨更易造成土砂災害、邊坡落石及堰塞湖,除完成各項防災整備工作,亦與農村水保署、經濟部水利署等單位積極聯繫及合作,更與地方政府、鄉鎮區公所等單位協力,戮力進行防災整備,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