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導讀 巴達岡與太魯閣役有關, 到底什麼是太魯閣戰役?

2023-06-22

記者田德財/報導

 

巴達岡與太魯閣役有關, 到底什麼是太魯閣戰役? 答案是又稱太魯閣事件,大日本帝國稱之為太魯閣討伐,太魯閣族亦稱作抗日戰爭。

圖:台灣日日新報為紀念太魯閣戰役與佐久間總督所做之明信片
。(取材維基百科)

依相關史料,一九一四年五月十七日至八月二十八日之間,大日本帝國與臺灣太魯閣族之間爆發的戰爭,亦是二十世紀臺灣本島最大的一場戰役。

 

這場此戰役,日本警察隊死傷一三八名,軍隊死傷二二六名,太魯閣族傷亡人數未見於紀錄。歷時兩個月之戰事告終,八月二十八日臺灣總督府在臺灣神社舉行蕃地平定奉告祭,宣告這次勝利。戰役其間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六日佐久間左馬太於戰線視察中,自斷崖墜落而負傷後送救治,於隔年一九一五年八月五日過世

 

太魯閣戰爭除一般戰事外,有記載的戰役如下:

 

  • 沙卡亨之役:五月三十日時,第一守備隊奇萊北峰線之日軍,經過沙卡亨社北側,遭遇太魯閣戰士的攻擊,雙方互有傷亡。六月三、四日日軍強行攻打沙卡亨社,結果日軍三名陣亡,重傷二名、輕傷五名。

 

六月六日當地抗日英雄西巴·瓦蛋襲擊日軍搜索隊伍,日軍緊急徵調附近軍隊,雙方激戰多時,結果日軍與腳伕各有三人陣亡,一名中尉、九名士兵受傷。十一日,沙卡亨之役始告平息,日軍攻佔當地部落後便採取放火燒燬房舍及穀倉等手段以為報復。

 

  • 卡拉寶之役:六月五日,第二守備隊屏風山線深水大隊之日軍,有一小隊到卡拉寶社東南方溪谷搜索時,遭到卡拉寶壯丁埋伏襲擊,日軍有一人陣亡、三人受傷。七日,日軍以機槍掃射猛攻之外,該社社眾隨即進入山中隱匿。雙方激戰多日後,日軍一小隊自隊長室島少尉以下,悉數被太魯閣人殲滅,於是該山頭在被日軍攻克後,也因此被命名為室島山,並有立碑紀念殉難的室島少尉及同行官兵。

 

  • 西拉歐卡候尼之役:六月十二日凌晨四許,屏風山線深水大隊與塔次基里溪線隊伍聯合突擊西拉歐卡候尼社,該場戰役日軍共遭遇到六、七十名太魯閣戰士以其傳統戰術頑強抵抗。然而在日軍猛烈的攻擊下,太魯閣人不敵武器裝備優良的日軍,黯然離開居住地,並撤退至該社東北方一公里處據險扼守,以抵抗日軍從立霧溪下游的推進戰略,但是最後仍被日軍以山砲與機槍攻克。此役日軍共一名少尉與三名士兵陣亡,一名中尉、一名下士與四名士兵受傷。

 

  • 古白楊之役:古白楊社頭目為內太魯閣戰團之首領,六月十三、十四日曾與日軍發生激戰,在日軍強大火力的攻擊下,太魯閣人的抵抗終告結束。

 

戰事結束後,進行橋梁、道路及警察駐在所之整備,槍械沒收和逃亡原住民族人之招撫等,並於花蓮港廳下設置新城支廳、內太魯閣支廳,於海鼠山屯駐一步兵中隊,警備力量進一步深入山地,對山地原住民部落徹底控制。

 

僅存之太魯閣族人被集體移住平地,然後打散移居到各處,另外有部份族人被遷居至漢人居住區域。在遷居時,與當地族群採取混居政策,來破壞太魯閣族部落的社會結構及傳統文化]。

 

另於各駐在所設立蕃童教育所,進行日本化教育。 鼓勵發展定耕農業,設置蠶業指導所、苧麻指導所、菸草耕作指導所及農業講習所等,翻轉太魯閣族傳統經濟生活。

 

當時日本為徹底壓制臺灣原住民,以建立其統治威信,並有效控制太魯閣地區龐大的自然資源,故而主動展開有計畫的軍事討伐。此事件為五年理蕃計畫中最受重視,也是最後一場戰役。

--其他新聞--

更生新聞網

更生日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94768687

地址:花蓮市五權街36號

電話:03-83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