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小菁╱報導
復活節的前一個禮拜是聖週的開始,聖公會花蓮聖路加堂四月二日舉行「棕枝主日禮拜」,由聖公會神學生王彥軒,帶領會眾手持棕櫚樹枝巡行至教堂四周,宣告受苦耶穌是基督。「棕枝主日」的由來,主要是紀念耶穌在人群的簇擁下,謙卑地騎著驢子進入耶路撒冷城,群眾兩旁夾道迎接,給予耶穌宛如神聖君王般的歡迎禮遇,並將砍下的棕櫚樹枝、衣服鋪在地上,高聲歡呼著「和散那、和散那,榮耀歸於至高神!」。
四月九日是基督教的「復活節」,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會在復活節前一週的這段時間,紀念耶穌受審、受難、以及三天後復活升天。為此,四月二日上午由「棕枝主日」揭開序幕,一直到四月七日的「受難日」,最後是九日的「復活節」結束。
圖:聖公會花蓮路加堂二日上午舉行「棕枝主日禮拜」,會眾們手持棕枝巡行教堂四周,以紀念耶穌基督進入聖城、受難、死亡及復活的事蹟。(記者張小菁╱攝)
復活節前一週開始是「聖週」,是基督徒最重要的一個禮拜,為紀念耶穌基督在世上的最後一週,教會會設立聖餐,四月七日是「受難日」,為紀念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犧牲自己救贖世人,七日晚上進行主復活大守夜,象徵主耶穌基督的復活將勝過死亡,慶祝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帶給人們復活的盼望。
聖公會花蓮路加堂梁凡偉牧師指出,教會從二日開始舉行一系列紀念耶穌的活動,包括設立聖餐日、受難日、復活大守夜等。路加堂特別以棕枝樹葉裝飾教堂,並且以條狀樹葉編織成十字架。主日禮拜前,由神學生王彥軒帶領弟兄姐妹手持棕樹在教會四周繞行一圈,彷彿跟當時的人群在一起,對著耶穌呼喊「和散那、和散那,榮耀歸於至高神!」。藉由這個教導,使大家記得「棕枝主日」,就會想到稱頌耶穌為王。
梁凡偉牧師說,在古代,棕櫚樹枝象徵著善良和勝利,經常被描繪在硬幣和重要建築物上。「和散那」原意是祈求上帝的拯救,在這裡作為讚美、榮耀歸主的意思。然而無論當時的場面有多麼熱鬧歡愉,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城卻只是個起頭,在這裡,他將要受許多的苦難、被害、受死、埋葬,並在第三日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