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館號召民眾維護富世遺址 湮沒近十年 單石遺構群重見光明

2023-12-02

記者謝宗璋/報導

秀林鄉的「富世考古遺址」擁有臺灣目前所知最為完整、數量最為龐大的單石遺構群,有鑒於遺址保護工作刻不容緩,花蓮縣文化局與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合作辦理「Truku山林尋石之旅」富世遺址維護活動(見圖:考古館提供),廿五日號召十多位熱血民眾上山維護遺址環境,讓湮沒近十年的單石重見光明。

「富世考古遺址」位於秀林鄉富世村,在立霧溪出海口南岸海拔約一百卅公尺的河階台地上,距今約二千年前的史前住民在此地留下大量單石遺構,在有限的長約八十公尺、寬約五十公尺的範圍內兩層河階地上,曾發現至少八十件單石,其中至少有一半還佇立在地表上。

所謂的「單石」,一般略指經過人為打製修整為短柱狀,直立在地表上作為象徵物,或是界線、家屋結構物的石造物。據一九八○年代中央研究院陳仲玉的研究,這些單石遺存可能與宗教儀式有關,且與當時考古發掘出土的石板棺連結。而該遺址大量的單石遺構,也不難聯想到與東部的巨石文化(麒麟文化)有關。

當時巨石文化的人們普遍製作出單石、石輪、岩棺、石壁作為象徵物件,而富世遺址雖未見石輪、岩棺、石壁等其他巨石,但是原地挺立的單石數量,是臺灣目前所知最為完整、數量最為龐大的單石遺構群。由於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二○○六年公告成為本縣第一個取得文化資產身份的「指定考古遺址」。

富世遺址目前是太魯閣族的重要耕地,百年來與生活在上面的居民和平共處,居民除種植花生等作物,不曾隨意移動、破壞這些千年屹立的單石。但是近十年來由於人口老化、外流等現狀,居民漸次不再於遺址上耕作,雜草藤蔓恣意生長,樹木也逐漸佔據遺址台地。現址已成為荒煙蔓草的雜樹林,無人能得見這些二千年前的地表單石。

考古博物館廿五日號召十多位熱血民眾,在考古專業人員帶領下,人手一把草刀揮舞清除遺址台地上的藤蔓、雜草與造成單石威脅的樹木,讓湮沒近十年的單石重見光明。在眾人辛勤揮汗除草、同時小心檢視地表、清除植被後,地表逐一露出至少十多件直立單石,有的成列排放、有的旁邊露出石板棺,讓眾人又驚又喜。

「保護考古遺址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館長溫孟威表示,在富世遺址現場如此豐富的史前單石遺構,是全民的重要文化資產,若是任其荒廢,未來我們可能無法再得見如此壯觀的千年遺構群。這場活動是公民為保護文資自發性參與的一個新起點,未來如若狀況許可將續辦,讓更多民眾接觸、認識,同時保護、活化遺址。

--其他新聞--

更生新聞網

更生日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94768687

地址:花蓮市五權街36號

電話:03-83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