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學習最初的動力,但唯有克服困難、獲得成就才能讓學習的正向循環不斷運行。第十九屆更生盃數學競賽中,寶桑國小5年級的錢紀同跨小6獲得了該組銅牌,有所不懂就詢問以前的數學老師;新生國中的陳力維,原本還不喜歡數學,卻是在父親陳永順的教導下漸漸變得有自信,從而開始喜歡解題。學問的成功與否,似乎在更生盃數學競賽的結果中表露無遺。
今年8月才從臺南轉校來臺東就讀寶桑國小5年級的錢紀同,以往就曾於珠心算在外補習,但能讓他如此持續不輟的學習,興趣才是主要的推力。他說,家人在學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媽媽都會從網上找來許多考題供自己練習,但只要出現難以解決或理解的試題,「在學校會問學校老師,由於轉學來不久,有時在家則會問以前臺南的補習班老師,畢竟大家都還保持聯絡」
在算著考題的錢紀同發現:「小5的考題太簡單,小6考題似乎也不成問題」因此才越級考小6試題,卻一舉奪下銅牌。對錢父來說,小學生就是「主要讓他有良好的時間與自我管理」,但在小孩自己對數學的興趣下,又在遭到困難時有著大人的協助,才能開出美好的成果。
一樣是有著長輩的協助,新生國中9年級的陳力維卻是有另一番轉折。陳力維說,剛從國小升上國中後,似乎國文、數學都變難了,他說,以往喜歡的是國文,現在則是喜歡數學。這種奇特的轉變,原來是來自於學習成果是否帶來成就感,而扮演關鍵角色的卻是他的父親,中華紙漿股份有限公司臺東廠的廠長陳永順。
會「一開始喜歡國文,後來喜歡數學」,也不是陳力維「天生喜歡數學」所致,原來是國小時讀起國文覺得得心應手,「數學算得好麻煩、好難,所以才只喜歡國文」。但到了國中,所有課業難度升上一階,陳力維與哥哥找上了爸爸陳永順幫忙,陳永順則是從物理、化學到數學全包下,成了兄弟兩人的「免費家教」。陳永順說,其實不擔心孩子學不會,「最擔心的是,不會還不開口問」。
有意思的是,當問起陳力維「之所以會喜歡,是因為成就感,那現在相對沒那麼喜歡的國文,如果有人能幫你、讓你獲得成就感,是不是也會繼續喜歡?」陳力維苦思許久。縱觀小學的錢紀同或是國中的陳力維,兩人都是平時「都有解數學題的興趣,也養成習慣」、「都有大人幫忙解決困難」,讓困難不再成為問題,才有如今的獲獎學生。
更生新聞網
更生日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94768687
地址:花蓮市五權街36號
電話:03-83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