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俊浩╱報導
秀林鄉佳民國小參加今年度秀林鄉年度感恩祭Magy Bari系列活動「一織獨秀」傳統織布比賽,榮獲國小桌上型織布組第二及第三名,二位獲獎學生五年級呂旻綾和六年級梁芯蕾,由鄉長王玫瑰頒獎表揚,讓全校師生及部落社區家長都非常興奮,紛紛給予肯定與讚賞。
圖:佳民學童展露傳統織布好技藝 佳民國小呂旻綾、梁芯蕾,在感恩祭Magy Bari中,由鄉長王玫瑰親自頒獎表揚。
(佳民國小提供)
校長游彥中說,本次共派出三位學生參賽,除二、三名之外,另一位則是獲得佳作,整體表現相當不錯,學校推動太魯閣傳統織布多年,除延續與傳承太魯閣特色文化外,同時活化延伸靜態藝術人文課程,藉此讓學生學習手工織布技藝,培養創意與專注力,傳統手工織布需要有耐心和高度專注力,方能編織出具顏色層次變化及對稱圖形的平整布面。
目前指導學校學童織布技藝的,是退休的職工陳美惠女士,因喜愛編織手作品,早期和學生在學校一起跟部落的織布老師學習,並且利用下班或假日到織布工坊,學習更進階和精細的編織技術,幾年下來,對於這項織布技術頗有心得。
陳美惠表示,受到時空環境的影響,編織技藝在現代社會中逐漸消退中,但慶幸的是,學校歷任校長都很重視傳統編織技藝的傳承,鼓勵學生不論男女,只要有意願和興趣,都可以來學習織布技藝。
織布時需要細心和耐心,棒刀打線必須要密合,並要注意兩邊的整齊對稱,整經時要整對,編織過程中如有漏線,或是完成後有多出來的線,都會讓最後的織帶成品看起來不完美及扣分,雖然手工製品很難做到完美無缺,但要盡可能把瑕疵降到最低。
在完成後的織布帶,會依其面寬、長短進行加工,可以做成手鍊帶、頭織帶、手機袋、筆袋,或是表揚用的斜背帶等生活用品。另外,編織帶也可車在衣服和背包當成編飾,讓原本看起來是平凡的衣物,增添質感和美感,不僅活化織布的用途,更讓傳統的美學元素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