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花蓮林管處、水利署第九河川局與台泥共同簽署「花蓮外來入侵植物資源化合作備忘錄」。協助處理強勢外來種問題,將銀合歡木廢料成為替代煤炭之再生燃料,台泥期望持續以核心能力,解決社會問題成為城市循環經濟的一環,為維護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盡一份心力。
花蓮林管處、水利署第九河川局 26 日與台泥共同簽署「花蓮外來入侵植物資源化合作備忘錄」,將花蓮地區銀合歡移除後的廢木料,以台泥先進的水泥窯協同處理技術 Co-processing 資源化再利用,成為生質能。今天的簽署儀式,由花蓮林管處處長黃群策、水利署第九河川局局長王國樑及台泥和平分公司廠長魏家珮共同出席,透過中央、地方主管機關攜手企業的跨域合作模式,期能解除環境危機、保護原有生態及推動循環經濟,達到三贏目標。
外來種入侵,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 COP15 關注的重點項目之一,其中銀合歡被列為世界百大危害外來種,已嚴重衝擊台灣當地生態與生物多樣性。
花蓮林管處處長黃群策表示,自 2021 年起開始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轄管之木瓜溪華隆護岸高灘地執行「外來入侵植物移除暨生態植被復育計畫」,將佔據高灘地的銀合歡每年分批清除,並進行原生樹種造林計畫。但由於銀合歡種子繁殖力強,為避免剷除後銀合歡枯木中的種子再萌發,目前僅能採取破碎後堆置的方式處理,又產生新的問題。
這次主動與台泥合作,就是希望將剷除的銀合歡木材,不用找空間推置管理,經水泥窯處理後轉化為生質能,不僅解決銀合歡種子再萌發的問題、降低移除成本,同時讓銀合歡成為循環資源。水利署九河局局長王國樑也強調,目前持續與花蓮林管處合作,分區分階段逐步清除,以人為介入的方式加速原生植物復育,由台泥接手資源再利用,讓外來種移除計畫,再創循環經濟新價值。
台泥和平分公司廠長魏家珮指出,台泥秉持循環經濟理念,自 2011 年起運用水泥窯 1300 度高溫協助半導體、鋼鐵、紙廠、電廠等產業,將廢棄物無害化成為再生資源,進一步替代水泥原料以及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