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中心
修改資料
變更密碼
登出
登入
忘記密碼?
Scroll To Top
登入
註冊
MENU
關於更生
我有活動
線上投稿
網路訂報
股市行情
線上投書
廣告刊登
今日即時
今日即時
花蓮新聞
花蓮要聞
花蓮焦點
花蓮生活
花蓮社會
花蓮教育
花蓮綜合
台東新聞
台東焦點
台東要聞
社論
社論
焦點
焦點新聞
文教焦點
科技焦點
社會焦點
醫療衛生焦點
交通焦點
兩岸港澳
兩岸港澳
國際新聞
國際新聞
西部綜合
西部綜合
股市財經
財經新聞
影視
影視藝
體育
體育
更生廣場
大家談
小春秋
活動看板
活動看板
副刊
副刊
專刊
四方文學
家庭婦女
大千世界
兒童與青少
兒童天地
青少年
藝文
藝文
關於更生
我有活動
線上投稿
網路訂報
股市行情
線上投書
廣告刊登
登入
註冊
今日即時
今日即時
花蓮新聞
花蓮要聞
花蓮焦點
花蓮生活
花蓮社會
花蓮教育
花蓮綜合
台東新聞
台東焦點
台東要聞
社論
社論
焦點
焦點新聞
文教焦點
科技焦點
社會焦點
醫療衛生焦點
交通焦點
兩岸港澳
兩岸港澳
國際新聞
國際新聞
西部綜合
西部綜合
股市財經
財經新聞
影視
影視藝
體育
體育
更生廣場
大家談
小春秋
活動看板
活動看板
副刊
副刊
專刊
四方文學
家庭婦女
大千世界
兒童與青少
兒童天地
青少年
藝文
藝文
首頁
花蓮綜合
富里永豐圳 溉灌全台知名稻米
2016年05月09日
富里永豐圳 溉灌全台知名稻米
圖:富里鄉富里站永豐圳二支線,沿山壁的圳路,見證當年水利工程,對地方農業灌溉的重要性,更見證水利灌溉設施,是一代代的傳承延續。(花蓮農田水利會提供)
早期先人沿山壁開鑿 一百多年過去 圳水依舊日夜不停流動
記者劉怡伶/報導
農田水利事業是永續農業的必要手段,維護水利設施更攸關農糧生產、農民收益、以及生態環境平衡,農田灌溉任務是農村社會經濟安定的基石。花蓮農田水利會長溫芳榮表示,水利灌溉設施,是一代代的傳承延續,有先人的開墾拓荒,才有今日的穩定水源以及水利設施,也才能造就今日富庶、繁榮的台灣農村;他強調,這是水利會所有水利人,責無旁貸的任務與使命。
花蓮縣富里鄉位於花蓮、台東交界處,花東縱谷的中間位置,這裡出產的稻米,全台有名,而孕育這些稻米的,正是境內終年不絕的潺潺圳水。花蓮農田水利會富里站表示,早期先民到富里鄉開墾,克服各種險惡地形,沒有現代機具儀器協助,冒著生命危險,用人工打造出一條條水圳,灌溉千畝良田,也改善農民生活;一百多年過去,圳水依舊日夜不停流動,也持續守護著世世代代的富里人。
水圳是田的命脈
有水圳才有田啦,如果沒有水圳,那就成不了田,這就像命脈一樣,這裡就是全部靠水圳。富里鄉農民鄭振豐說,潺潺流水清澈見底,沿著山壁開鑿的石門圳有一百多年歷史,在那個古老年代,沒有機具,老祖先就在身上綁著藤條當安全索,懸吊在山壁上,一鑿一鑿開挖。
水圳依地形而建,流水終年不絕,為了讓大家都有水可用,老祖先依經驗,經過精細計算來打造水圳。鄭振豐說,沿著河床往上游走,到永豐圳二支線的水源頭,舊名石門圳,可見到魚兒在水中自在悠游,水潭和水圳的入水處,還擋顆大石頭,目的就是保護水圳。
就地取材修復圳路
由於年代久遠,加上河流沖刷影響,圳路受到破壞得要修復,和現代的鋼筋混凝土不同。花蓮水利會富里站長饒國東說,就地取材,撿河床石頭,一塊一塊堆砌,石頭間縫隙就用水泥砂漿,這些乾砌塊石的圳路,至少都有五、六十年以上歷史。
以前水路約有六十公分寬,現在不到二十公分,因颱風豪雨等因素,地形變動,水路維修,因沒有路可走,也較困難。
灌溉近20公頃水稻梯田
永豐圳二支線,有六條水圳路,長約四千一百公尺,沿山開墾灌溉,近二十公頃水稻梯田。他接著提到,受限於天然條件,山區平原少、水田面積小,每條圳灌溉的面積也不大,這裡保存早期農業社會小面積、多層次梯田景觀。
富里鄉由南往北的水圳,有縣圳、富里圳、永豐圳、羅山圳、秋林圳、竹田圳、萬寧圳等七條,灌溉面積已超過二千公頃。 溫芳榮強調,富里鄉富里站永豐圳二支線,沿山壁的圳路,見證當年水利工程,對地方農業灌溉的重要性,更見證水利灌溉設施,是一代代的傳承延續,有先人的開墾拓荒,才有今日的穩定水源及水利設施。
有了水利灌溉,旱地變良田,穩定的水源提高了農業產值,也改善了農民生活。溫芳榮感謝所有花蓮水利人的付出,及中央、地方政府、民代的協助下,花蓮農業灌溉工程設施逐漸完善,在灌溉技術、用水調配及營運管理組織上,滿足農村以及灌溉用水需求,讓農村朝向生態、觀光方向發展,不僅創造農村新風貌,更擁有豐收的富足好生活。
返回列表
報紙整版新聞下載
影音新聞
租售屋查詢
求職查詢
新聞查詢
活動快訊
樂透發票
Google
環景
花蓮open
購物網
消費者資訊